本計畫總目標即在使臺灣在未來維持經濟繼續發展的同時,善盡國際社會成員之責任,對二氧化碳之排放減量,達成其預定的目標。就各種可能直接減碳之前瞻技術進行研究開發,同時也進行大氣環境變化之監測與模擬,探討各種低碳策略對環境,社會及經濟之影響,以期提出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際社會成員責任之行動方案,逐步邁向永續社會。
本計畫四個細部計畫屬性以及「深度減碳 邁向永續社會」之意涵概要說明:- 細部計畫一:深度減碳途徑之策略研究
- 細部計畫二:前瞻減碳技術之開發研究對深度減碳的意涵
- 細部計畫三:深度減碳途徑之環境監測與模擬
- 細部計畫四:邁向深度低碳社會與經濟轉型之研究
為本計畫之總計畫。為協助政府擬訂妥善的減碳策略,以達成最終的減碳目標,本計畫將以中研院永續科學研究中心為基礎,籌組「深度減碳途徑研究平台」,研擬最適合我國國情的減碳方案。並將發展自主的深度減碳模式,作為研擬我國減碳策略的決策支援工具。
化學所及國內學術研究單位在奈米技術、觸媒研發上累積多年研究經驗,並有多項領先國際之研發成果。本前瞻減碳技術之研發細部計畫包含四個子項計畫:子項計畫一:人工光合作用系統開發;子項計畫二:氫能技術之研發;子項計畫三:甲烷轉化技術研究以及子項計畫四:生質轉化技術研究。組成五個研究團隊,成立 2 個核心實驗室及 1 個策略規劃平台。
本計畫的重點任務包括「區域氣候與大氣環境監測研究」及「高精度大氣模擬及環境衝擊研究」,前者將建置完整的區域大氣觀測能力,使臺灣能在未來的大氣環境變遷中掌握充分的資訊;後者目標為發展跨尺度大氣環境模式整合平台,以便精細的模擬與評估在全球暖化趨勢下,不同減碳策略對臺灣大氣環境與風能潛勢的影響。
為轉型為「深度低碳」的社會與經濟,本研究計畫之研究目標如下:一則落實社會行為與制度轉型的行動研究,二則建構整合性環境影響評估及社會成本效益分析模型,三則執行相關制度基礎研究,以建構所需要的關鍵制度與政策。建構資訊平台,規劃生活實踐藍圖,從事倡議和遊說推動社會行動轉型,建立整合性評估模型,提供深度減碳策略研擬的重要公民資訊。